扶贫先扶精气神,脱贫先要有干劲。陕西省淳化县的农家小伙刘斌,失去双臂,却没有失去生活的勇气;身体残疾,打消不了他脱贫的梦想。不向命运低头,立志脱贫,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精准帮扶下,谱写了淳化这片黄土地上荡气回肠的乐章。
2017年12月27日,在陕西师范大学创新创业社区的协助下,陕西省百人计划专家、陕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赵晶晶带领其研究团队对刘斌进行了专题访谈,对刘斌在精准帮扶政策实施后,作为党的扶贫政策惠及的千万群众之一,在创业脱贫致富过程中,其心理幸福感、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家庭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专业评估,以期探究刘斌脱贫致富成功背后的心理学依据,推广其成功经验,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身残志坚 在脱贫政策指引下创造一片天地
2003年,一场工伤意外夺去了刘斌的双臂。2005年,万念俱灰的刘斌从阎良带着一岁多的儿子含泪回到淳化,整整七天待在窑洞里不出门,深陷绝望,一心寻死,但是同学辛晓峰的一句“你想死可以,父母和娃咋办!”点醒了他。刘斌痛定思痛,“虽然我没有手,但我有健全的双腿,也有灵活的头脑,我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承担起支撑这个家庭的责任。”
刘斌接受晚会主持人采访,诉说自己的创业经历和致富梦想
“现实的今天很残酷,我只想活好有希望的明天。”一句朴实而富有哲理的话,支撑着刘斌脚踏实地一步步走过来,由原来靠政府低保金维持生活到现在成立“淳化博涛养羊专业合作社”,甚至带领同村及周边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刘斌已经靠着脱贫的好政策闯出了一片天地。
虽然刘斌没有了双臂,但是经过长久的练习,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饲养,他都能独立完成。“不管做啥事情要一直保持自立的精神和不断学习的态度,虽然我只有小学文化,但是我很爱看书,有啥问题我总是自己努力想办法解决,尽量不麻烦别人。”在弟弟的资助下刘斌购置了笔记本电脑,通过互联网助力产业发展,使自己从一个门外汉迅速成长为科学养殖高手。此外,刘斌还学会了用嘴使用智能手机,通过互联网了解外面的世界。
刘斌参加咸阳市党建成果展演暨颁奖典礼并表演朗诵《永远跟党走》
思想决定行为,性格决定命运,刘斌的成功绝非偶然。他的成功,一是源于他性格里不向命运低头的坚韧品质和开拓进取的心态;二是源于党中央扶贫的好政策,让他个人的小梦想,在县镇村各级帮扶干部的支持下找到了干事创业的大舞台,赶上了党中央脱贫攻坚的伟大时代。刘斌在走过了地狱般人生经历之后,通过当地党委政府一年多扎实的帮扶工作,重新点燃了内心创业致富的梦想,看到了未来小康生活的美好之路,显示出了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其人格、心理认知都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经过专业的心理学测试,赵晶晶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发现,目前,刘斌人格中的严谨性和开放性得分非常高,显示出他现在做人做事的认真和严谨。正是他这种对脱贫致富美好生活的向往、认真的态度、包容开放的心态才促使他走在了脱贫道路的前列。此外,刘斌现在对自己的个人能力有良好的认知,彻底摆脱了过去严重的自卑心理,清晰的自我定位与高自我效能感得到了充分彰显(在40分的总分中得到36分),这种心理上的变化在他成功脱贫致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帮助他人 把帮扶爱心持续传递下去
淳化县委、县政府在得知刘斌的情况后,积极扶持其发展养羊专业合作社,在政策上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刘斌拿到了残疾人补助、产业补助、残疾人创业资金、互助金,每养一只羊还有200元的补助。县委、县政府还把刘斌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召开了支持其产业发展专题协调会,针对他现阶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商讨了7条具体扶持的措施,从交通、水电、资金、技术等方面全力支持刘斌的脱贫创业梦想,切实解决他在创业中遇到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刘斌养羊的积极性。
刘斌介绍说,脱贫之路既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也少不了家人朋友的支持和信任。“人心齐,泰山移”,家里兄妹四个,遇到问题都是积极沟通,想办法解决,很少有人推卸责任。刘斌的朋友很多,遇到困难,朋友都帮他,这也是他的养羊合作社成功的关键。在做人做事上,刘斌有自己的原则,“做人做事一定要讲诚信,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才会有更多人愿意加入,养羊合作社才能做大。”与朋友相处中信用第一,向朋友借的钱,无论多难,他一定会想尽办法按期还款。刘斌的品德口口相传,村民提起他都竖大拇指,说他做事实在,这些好的品质为他带来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机遇。
刘斌深知自己的创业脱贫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家人朋友的支持,在接受帮扶的同时,他常怀感恩之心,时常告诫自己,喝水不忘挖井人,要牢记党的恩情,亲朋好友的亲情,因此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合作社去帮助更多需要帮扶的人,把帮扶爱心以实际行动持续传递下去。在这样的爱心传递理念的驱动下,他主动与其他贫困户合作,吸引村民加入他的养羊合作社。在养羊合作社中推行股份制,带动其他贫困户共同致富,真正践行了集体脱贫、共同富裕的理念。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刘斌不仅收获了友谊,也获得了精神的富足。
CCTV“中国梦·四海情”栏目组为刘斌授牌,鼓励其创业脱贫的奋斗精神
在饱受了命运带来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折磨后,刘斌变得更加坚强。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刘斌的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过去不敢想的事情,在大家的帮扶下逐渐梦想成真,从人生的低谷又重新回到了充满希望的美好状态,这一切让刘斌更加懂得感恩和知足。专业的测查发现,刘斌目前的家庭关系和睦(家庭亲密度得到了满分),社会支持度高(其主观感受到的支持得分为总分32分中的29分),这些因素不仅让他在脱贫路上精神富足,同时也使他拥有更高的心理幸福感(得到总分120分中的102分)与生活满意度(量表显示其对生活非常满意),使刘斌对未来生活越来越充满希望。
怀揣希望 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
尽管历经磨难,刘斌依然积极乐观,他怀揣希望,渴望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用自己残缺的身体和头脑实现自己的梦想。提到合作社的下一步发展,刘斌自豪地说:“有了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帮助,2018年我要建一个更大的标准化羊圈,固定存栏量达到300只,最大存栏量达到500只,把合作社向规范化、标准化的养殖场方向发展,带动周边更多的贫困户一道脱贫致富。”
刘斌在“怀揣希望,实现梦想”的同时,不忘“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教育是改变贫困的根本”。刘斌非常重视下一代的教育,不仅自己有志气,他教育孩子也要志存高远,多读书。他的儿子经常在学校图书馆里借书读,也经常把书带回家。得知一段时间孩子在学校有心理压力,萌生退学念头之时,刘斌坚定地说道:“不念可以,必须拿出你对未来详细的规划给我看看,拿不出来就回学校好好读书去。”
刘斌的典型事迹说明,在脱贫攻坚战中,必须将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贫困户精神世界的培育,摆脱“等、靠、要”的精神贫困状况,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只有扶起了志气,更新了观念,富足了精神,拿出了干劲,才能真正将“志力脱贫”的观念深入人心,将扶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
刘斌的成功是偶然中的必然,淳化在全县深入开展“一评三治”(道德评议、德治、自治、法治)“感恩在行动”“扶智扶志”等活动,为刘斌的创业脱贫提供了全方位的精准支持,充分调动了刘斌的创业热情,精神上的脱贫使刘斌不仅能“站起来”,而且能“走得远”。刘斌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咬定目标、立志实干、艰苦奋斗,充分发扬了我们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龙马精神、创新创业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团结合作为核心的团队精神,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